一些学生在某些大学里读了四年书,也拿到了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但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花了四年时间和大把金钱拿到的,居然是网络教育、自学考试或者成人教育的毕业证书。对于这类毕业证书,很多用人单位是不认可的。
【民警支招】
●骗子抓住家长对高校招生业务不熟悉的弱点,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高等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除了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这些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入学门槛较低,不需要高考分数就可就读。不同学习形式的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毕业文凭及用人单位对它的要求也不一样。
●建议考生、家长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从多种途径了解相关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伎俩二:利用艺术类招生程序的复杂性行骗】
由于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声称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打时间差,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的谎言进行威胁。
【民警支招】
●当自己的录取状态处于“自由可投”时,要通过省、市级招生考试信息中心查询自己所报的学校是否已经录取或投档,并及时通过该学校公布的查询渠道查询自己的最新录取状态。
【伎俩三:假借军校招生名义行骗】
一些不法分子称只要交钱,不管分数高低都可以上军校,或者可以搞到国防生指标。
【民警支招】
●军队院校及地方高校国防生招生,考生不但要参加文化课统考,还须经全省统一组织的面试体检合格,并经网上录取后,以网上公布的录取结果为准。所谓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许诺将来可以享受军官待遇等均属诈骗。
●军校招生都在本科提前批录取,如果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还有个人或机构以军校名义招生,一定是虚假骗局。
●从2008年起,军队院校已停止以任何形式招收地方委培生,考生和家长切勿上当。
【伎俩四:“低分高录”哄骗】
有些不法分子谎称自己是某高校招生代理人员或招生工作人员,或与高校领导和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吹嘘自己有特殊的机会和方式,将考生送进大学校门,并暗示可以“帮忙”,以疏通关系等为由骗取家长财物。
【民警支招】
●录取工作已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高校招生工作人员不到录取现场),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信息,按志愿和分数由计算机排序投档,任何人为因素不可能影响投档结果。
【伎俩五:利用个别院校招生不规范误导考生】
一些生源较差的民办院校、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存在虚假宣传、恶意竞争等问题。受利益驱动,一些社会中介人员甚至教师在志愿填报期间引导考生将这些民办院校或高职院校作为首选志愿或唯一志愿;一些低层次学历教育学校挂靠高层次学历教育学校办学,甚至搞“体制外招生”,招收所谓“跟读生”、“专本套读”,乱发录取通知书。
【民警支招】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最好通过权威部门查询学校办学资格、办学方式等信息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谨慎作出选择。
●各省级招办要向被民办学校本科层次录取的考生出具《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考生只有在同时收到由录取院校寄出的信息确认表和录取通知书,才能确认是否被正式录取。
【伎俩六:利用招生录取信息进行诈骗】
非法招生中介和骗子对考生和家长称自己与高校或招生部门关系很“铁”,甚至冒充有关工作人员,以“帮忙”为由获取考生的考生号和密码等信息,然后利用农村及偏远地方考生信息渠道不通畅等带来的“时间差”,赶在考生之前获取录取信息,然后称“已帮忙搞定”而索要“活动经费”。
【民警支招】
●考生和家长利用考试院公布的查询方式就可及时查询到录取状态,完全能够弄清自己的投档轨迹。广大考生不要将考生号、密码等信息轻易提供给他人,以免上当受骗。
【伎俩七:吹嘘内部指标“点录”】
一些骗子对考生家长吹嘘可以搞到定向或“点录”招生计划,只要考生家长出所谓的定向费或点录费就可以降分录取。有的不法分子甚至伪造印信证件和录取通知书,谎称掌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后入学”,或者谎称学校要缴纳“赞助费”、“学位费”等费用,骗取钱财后马上逃之夭夭。
【民警支招】
●所有高校的高考招生计划在高考前已经向社会公布,不会存在额外的“内部指标”或者“计划外指标”,只要有人以这些借口收取费用,肯定就是骗局。
●教育部三申五令严禁高校向考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所谓缴纳“赞助费”、“学位费”等费用的提前收费行为肯定是骗人骗钱。
【伎俩八:寄假通知书骗取学杂费】
一些考生在收到邮局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后,按照相关指示将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存入指定的银行账号,后来才发现是骗子通过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取学杂费。
【民警支招】
●考生和家长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后不要急于汇款,应先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生部门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确定相关信息与通知书一致,最好再与录取高校取得联系后再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