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面投形法: 已知:平面、立面和视点的位置。求:立方体的透视图。 作法: 1)根据已知条件,在图纸上画出H.L.、G.L.和其间距H。 2)自视点En作OX、OY的平行线,与P.P.相交,交点引垂线,求得Vx、Vy两消失点。 3)立方体的一垂边OA在画面上,其透视等于实长。自En向ABCD点连线在画面P.P.上交点,由P.P.上的交点作垂线,引OA=OA’。 4)自O、A向Vx、Vy连线求得BB’、DD’。 5) D点、 B点分别向 Vx、Vy连线求出C点,即可求出立方体透视(图17)。 图例1:根据已知立面、平面及视点,求形体透视。先求出Vx、Vy,可得立方体Ⅰ的透视,连接OA求出OA的透视消失点V1,过T.H.量高线间接量出Ⅱ的透视高度,求出Ⅱ的形体透视(图18)。
图例2:根据地面上A、B、C任意三点,视高1.2m,人高1.7m,求A、B、C三处人的透视。 作法:任意作一垂线T.H.,和H.L.相交于D’,量出OD’等于1.2m再加上DD’为0.5m等于人高1.7m。任意在H.L.上取V点,连接D点,O点并延长。由A、B、C各点作水平线与OV相交,由交点作垂线在DV上的交点引平行线得A’、B’、C’,即得AA’、BB’、CC’三处人高1.7m的透视,这种方法也运用于外观透视图中的人、车等配景(图19、20)。
2.量点法: 一点求法:已知:平面、立面及En点位置,求立方体透视。 作法: 1)作OY0=OY,即YY0与P.P.成45°。 2)作OY的消失点Vy,YY0的消失点My(量点)。 3)在G.L.上量OX0=OX,OY0=OY,连接OVy、X0Vy,连接Y0My与OVy相交Y点,求得平面透视。 4)自O点作垂线T.H.,为量高线,量OZ0=ZZ’为立方体真高,求得立方体透视。 实际求法: 1)若视高较低,在G.L.下任意距离作G’.L’.。 2)在H.L.上量VyMy=D,自Vy向右量F,得O点,作透视平面。自各角点引垂线到G.L上,同上述方法求得立方体透视(图21)。
二点求法:已知:平面,立面及En点的位置,求立方体透视。 作法: 1)作 OX、OY方向直线透视消失点Vx、Vy。 2)以V’x、Vy’为圆心,Vx’En、V’yEn各为半径作圆与P.P.相交求得Mx、My。 3)连接 OVx、 OVy,分别为 OX、 OY方向直线的透视方向。 4)在G.L.上量OX0=OX,OY0=OY,X0、Y0分别与Mx、My连接,相交于X、Y点。 5)X、 Y分别与 Vy、 Vx连接求得透视平面。 6)在G.L.上由0作T.H.垂线,量OZ0=ZZ’,由Z0分别连接Vx、Vy求得立方体透视。 若视高较低,可在G.L.下任作G’.L.’,先求透视平面。然后由平面上各点引垂线到G.L.上,作出透视图(图22)。
图例一:根据已知平面、立面及En,求形体透视。 作法: 1)先求出V’x、 V’y,再分别以V’xEn、V’yEn为半径, V’x、V’y为圆心画圆,求出量点M’y、M’x。 2)对应地确定视平线H.L.,地平线G.L,标出Vx、 Vy, Mx、 My,在G.L.下任意距离作 G’. L’。 3)以O为圆心分别画圆,求出A、C、D0O点B点落在画面上,再对应地在G’.L’.上确定 A’、B’、C’、D’。 4)在画面上各点根据各自有关直线和相交点的消失方向作图,求出平面透视。 5)引立面图量高求出形体透视(图23、24)。
图例二:根据已知平面、立面,求放大n倍的建筑透视图。 作法:1)在已知平面上作V’x、V’y、M’x、M’y及O点。 2)在透视图H. L上按放大 n倍 nF1、nF2、nF3、nF4的距离,作Vx、Vy、Mx、My,在G.L.上作O点,G.L.以下任作G’L’及O’点。 3)在 G.’L.’上自O’向左量nY2、nY3、nY4、nY1及nX1,向右量nX2、nX3、nX4、nX1及nY1等,自各点分别与My、Mx连线,O’点与Vx、Vy连线求出透视平面。 4)自O点引量高线T.H.放大n倍量出nh1、nh2、nh3。 5)从透视平面中各角点引垂线到相应量高点,连接消失点,即得建筑透视图(图25、26)。
3.灭点法: 根据已知平面、立面,求形体透视。 作法: 1)在平面上选定形体与画面的夹角和视点的位置,确定消失点落在P.P.上的位置。 2)将平面上的两组直线延伸到P.P.上,以求得它们落在P.P.上的对应点。 3)确立视平线、地平线、视高及消失点,自P.P.上各交点作垂线,相应地落到G.L.上。 4)在透视图上,根据移到G.L.上的各点,分别向各自的消失点连线,即可得透视平面。 5)确定画面上的量高线,找出各角点的垂直高度,即可得形体透视图(图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