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省教育厅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艺术学学科发展规划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今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对学科目录进行了修订,将“艺术学”这门原下属“文学”学科的一级学科,升级为第13大类学科门类,同时在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了5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这意味着,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将获得契合自己所学专业的真正身份——“艺术学”学位。这次调整将我国的艺术教育推上了新的历史台阶。本次会议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召开,研讨会以艺术学学科的发展规划为主题,探讨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给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要将创作能力作为新的评估标准
艺术学学科设置的调整,极大地改变了我国艺术教育的整体格局,促使我国艺术院校在学科建设上的重新思考。“艺术不是学术,它应该成为具有自身学术评价体系的学科门类。”中国美术学院的曹意强教授认为,目前我国艺术学科的评估体系违背自身的特性。要将创作能力作为新的评估标准,要培养攻读者将理论创造性地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
曹教授认为艺术院校的考核标准不能如英语考试那样搞一刀切,要设置出有利于学生在本专业发展的学科考评标准。制定反映其特性定位和学术指向的指标,是艺术学科最为优先选项。不仅要厘清艺术学科的文学化,也要确立彰显艺术特色的评估指标。因此,建立起一套能与艺术学相匹配的评估体系,是我国艺术院校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艺术学被提升为学科门类是时代需求
“艺术是对人的创造性施教。创造性的激活有待于‘止于至善’的苦行与修炼。”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艺术教育最重要的在于远离僵化的思想,或者说防止精神和思想上的呆滞与陈腐。”许院长指出,艺术学被提升为学科门类是时代对于艺术需求的提升,是社会赋予当代艺术创作的新使命。艺术院校要借此契机理清艺术领域的结构系统。梳理与拓展艺术学科的特性、学术框架、创作研究将是摆在面前的艰巨任务。
据悉,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仲呈祥、曹意强等人以及国内三十余所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