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在543件参展作品中,一幅名为《父亲》的油画令全国画坛为之震动:《父亲》将中国农民的形象刻画得真实而深情,充满人性关怀。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深深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父亲》也获得了当时中国美术界的最高荣誉油画金奖。该画的作者正是如今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近日,罗中立院长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对重庆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谈创作:
作品要动人必须实地采风
在自己的艺术生涯里,人文关怀是罗中立一直坚持的绘画理想,近期正在创作的《大巴山》系列亦是如此。罗中立说:“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从踏上绘画艺术开始,在我一生的创作过程中,我的画大多是从绘画艺术本身的角度出发,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一个精神。这次的题材本身虽是大巴山,但描绘的生活情景其实包含了中国整个农村,特别是山村、贫困山区、老区等。要想画出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就必须深入到实地采风,寻找创作素材。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以《父亲》为代表的这种人文关怀,一直延续到了我今天的作品中。”罗中立略微停顿了一下,“重庆的农村人口比例在所有直辖市中算是最大的,因此我的画中会对农村生活以及农民的命运更加关注。”
谈教育:
打造艺术人才的“尖子班”
近几年,艺校报考十分火爆,比如今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多达2.5万人,但报录比例只有55:1。对于这种现象罗中立说:“今天艺术成为热门,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首先是市场需要,艺术专业能找到很好的出路。虽然就量而言,报考艺术类的人数比例相当小,但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就体现出文化建设和文化影响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也正如中央所多次提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后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文化的竞争。”
罗中立表示四川美术学院是教育与文化两者兼顾的学校,作为办学者,不但要考虑艺术,也要保障社会人才输送。罗中立说:“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真正的好人才。成为艺术家的毕竟是少数,我们大部分的工作是要保证基本的人才需求。最近我们正在研究一些措施,从招生就开始把最优秀人才剔出来,办成“尖子班”。这在我们艺术类以前是没有的。我们也希望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杰出人才培养方式。”
谈学习:
学艺术切勿急功近利
罗中立表示这一代年轻人在从艺之路上面对的诱惑太多。他说:“大家追求成功无可非议,但是你首先要有自己坚持的艺术目标,坚持自己的艺术抱负。不要因为有市场就去迎合市场,市场可以扼杀一批非常有才气的人,也可以扶持一批优秀的年轻人。”
罗中立指出:“学校和社会的任务是要给年轻人一个标准,一个方向:好的市场未必是好的艺术,只有好的艺术最终才有好的市场。”罗中立举例道:“我们学画画那阵,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但学习氛围非常好。社会在进步,不可能让现在的年轻人像我们那时去生活,但他们要明白,执着地追求艺术才是真正的出路,投机取巧、急功近利都是不可取的。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唯有执着追求才会成功。因此我们在新校区大门修建曲折路,就是想告诉大家,一旦进入这个领域,就注定了这条路是曲折、起伏以及坎坷的。”
谈文化:
美育有助提高国民素质
“罗中立美术馆”目前正在筹建,建成后无疑是一张重庆的文化名片。对此罗中立表示,更希望美术馆能够作为一个启蒙、培养大家审美能力的美育基地。他说道:“如今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但国民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为什么中国美术会与整个社会和大众脱节,就是因为中国的美育教育大多是在院校系统里教学,只有进入美术院校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到,看起来火爆很热闹,实际上这个群体的比例非常小。但国外,美育的启蒙和熏陶已经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从小就能通过非常多的公益美术馆、博物馆、画廊、艺博会等机构受到良好的美育培养。建立罗中立美术馆,就是希望能让现在的小孩有个接受美育教育的环境,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来影响社会,从而促使国民素质一代比一代好,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见习记者 王淳
人物介绍
罗中立:男,1948年生于重庆,重庆市璧山县人,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艺术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198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留校任教,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金奖、四川优秀作品奖。油画《父亲》成为了中国美术的里程碑之作。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台湾山美术馆。出版画册有《罗中立油画集》、《罗中立油画选》。为扶持奖励优秀青年艺术学子,1992年设建罗中立油画奖学金,用于鼓励全国艺术院校研究生、本科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