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音、上戏于昨日在申城考点拉开艺考大幕,考生们对艺考这座“独木桥”依旧热忱。不过,随着艺校生就业压力的增大,这份热情背后多了几分现实,不少考生表示,已经做好“炮灰”准备,不能成名就改别的出路。
有考生三过“独木桥”
上戏艺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热门专业的录取率接近200:1。考生马艳敏透露,自从高中下定决心要报考表演专业之后,自己便在高二、高三的两年时间里持续参加表演培训班。“每个寒暑假外加每个周末都要去,每个课程的费用在三千到四千元。”
除了一些第一次参加艺考的学生之外,也有不少的考生是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参加上戏的考试。“我就遇到过一个男孩,前年因为文化课不过关没被录取,去年是过了初试但意外错过了复试时间,今年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年来参加了。”上戏考场外一位负责引导学生的老师告诉记者。
对于考生的执着,这位老师表示,考生是否热爱表演艺术是最重要的。“有些考生自身并不喜欢艺术,进入学校
多数人做好“炮灰”准备
艺考中可能当个“炮灰”,但即便挤破头进了艺校,想在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也是异常艰辛。记者发现,很多艺考生不仅做好当“炮灰”的准备,对毕业后的规划也早作打算。
小薛2011年毕业于国内某艺校播音主持系,当年他高中时成绩不理想,考不上重点高校,自身嗓音条件又不错,才想到“曲线救国”。可进了艺校后,才发现这条路很难走。他们那一届同学有29个人,毕业后三分之一当了主持人,三分之一出国、考研,还有三分之一“转行”。小薛说,他们班当主持人的比例已经算很高了,听说别的班级这个比例可能只有十分之一。
出乎意料的是,不仅“过来人”深谙艺术之路的艰难,如今连未踏入校门的艺考生也早已“看穿”。今年报考上音声乐系的江西考生小罗坦言,自己早已想好“出不来”的退路。小罗自幼喜欢唱歌,从小就有一个舞台梦,这次报考的是声乐系,“如果能考入上音,一定会全力以赴学习,但是实在不行,我也想好了,就去当声
和小罗一样,几乎每个考生都对自己今后的道路做了详细的规划。报考导演专业的宋筱就向记者透露,她希望在本科四年之后继续读研,最好能有去国外学习的机会,在结合了中西学术知识之后能留校做老师:“毕竟毕业就能导戏的几率太小了,做老师也比较稳定。”
并不是所有人在毕业后都能进军电视圈、电影圈,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炮而红,而考生们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同时符合实际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道。而当记者问到,是否会在大学期间利用自己的专长去参加一些选秀节目时,考生中也是仁者见仁。“像主持人大赛这样的选拔类节目我会尝试参加,但主要还是为了检测自己的能力,并不是说想借此成名。”桂裕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