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国一周,慵懒地坐在床上读John Steele Gordon的美国经济史。当读到独立战争时,这样的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people with an economic advantage, however “unfair” that advantage may be, will always fight politically as hard as they can to maintain it.” 顺着这样的思路,Gordon这样阐释独立战争:独立战争不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不是美国人民为了反抗英国统治者残酷剥削的战争,而只是在美国的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自己经济利益而发动的一场战争。通过呈现历史统计数据,Gordon强调,在这场战争的发动动机上面,美国算不上正义,充齐只算个维权,而且这个“权”还难以算得上是正当权益。
要不是在美国学了一年经济,我恐怕对这个观点难以赞同:战争不都是“正义”的吗?不应该都是受到压迫的民族奋起反抗,最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正义的一方“战必胜矣”吗?记得国内中学历史教材是这样描述美国独立战争的:由于英国统治者在各种出口商品上加上了沉重的赋税,极力压制美国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美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今天看到的说法,无疑是对中国教科书的一个极大的否定。美国人对于历史事件更加本质和非政治化的解读,使我开始总结自己在美国上大学一年来的收获和体会。
在美国读了一年大学,最深刻的感受无疑是自由。与国内上大学感受到的自由不同,在美国感受到的自由更多的是学术、思想和言论上的自由。
在美国,专业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只要以专业要求修完必须的prerequisites,就可以申请想学的专业;当觉得已选专业不适合自己的时候,又可以随时改变专业;同时,学校支持学生选择多个专业,并通过多个专业的学习,找寻自己真正喜爱的科目,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相比起国内高考后报考学校时就必须选择专业,美国的教育制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同时也为学生培养对于专业的兴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试想,高中毕业后,在大家对专业都并不了解的时候就确定下大学四年学习的专业,又怎么能保证学生会喜爱这个专业呢?在学生不喜爱专业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大学生学习工作能力的减弱,潜能的浪费。
美国的自由,更深一个表现是在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上。在美国,执政党的言论对于学术研究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各种思想言论百家争鸣。举一个例子,3月份的时候,John Yoo来UVa演讲。John Yoo是布什执政时的一个争议人物,他支持水刑等对于伊拉克战俘的严酷刑罚,并著有臭名远昭的torture memos,认为只有极为残酷的刑罚才能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被大多数美国人诟病。他来UVa的时候,很多学生社团都组织了大规模的游行活动,抗议他的到来。那一天是周五,与往常平静休闲的周五下午不同,学校的主街道上都挤满了拿着大幅标语向John Yoo示威的学生们。甚至在john yoo发表演讲时,都有学生打断他,斥责其藐视人权的禽兽行径。然而,抗议归抗议,John Yoo的演讲还是顺利进行了。尽管不予赞同,学校还是维护了其发表政治言论的权利,进而维护了公民应该享有的言论自由权。各种不同政治经济理念的撞击,是美国近百年来迅猛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国充分的思想和言论权利,为其学术和文化百家争鸣提供了沃土,从而促进了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与国内很多人对言论自由的理解不一样,美国的言论自由当然是有限制的,而且是严格的限制。这其中一个最为严苛的限制就是种族歧视。弗吉尼亚处于美国东南方位,有着很大数量的黑人。在弗吉尼亚大学,最为直观的对于种族的理解就是在这里,各个种族的大学生和睦相处,彼此尊重。欧洲后裔的白人,墨西哥裔和印度裔的棕色人种,非洲黑人和亚洲黄种人和谐的融合在一起,选上一样的课,看一样的书,一样积极参加各种学校和社会活动。在这里,种族歧视是违法行为,一旦被认为有种族歧视的想法和行为的学生,会在学生法庭上被起诉,最高惩罚是被学校退学,永不再录。这种对于各个种族的尊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平等有利的环境,实现了Martin Luther King提出的“Judge people not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ir characters”的理想。一个特别令我震惊的实例发生在spring semester,一个白人男生喝醉了酒,当众辱骂了一个黑人女生,随即被考上法庭,被学校退学永不再录。次日,所有的学生社团发邮件说明了这件事情,并评论这个男生种族歧视的行为,即便是他喝醉酒后,都是“shocking and intolerable”的。美国大学各种族平等尊重可见一斑。
美国大学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只分为各个学院,学生自由选课,自由学习,自主安排生活。与中国大学的组织形式相比,美国大学更像一个“市场经济”,学生各取所需,自主性高。没有人要求你一定得去上课,没有一个组织团体会监督你的学习,你需要对自己负责,自取所需。虽然美国大学里没有专门管理每个学生的机构,但是美国大学的充足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能找得到一个合适的个人或组织。在美国上大学,可能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教授的office hour了。相比起中国大学里略显得aloft的教授们,美国教授的敬业精神堪称难得。office hour就是教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的时间,每周的office hour,教授都会敬业的呆在办公室,耐心回答学生的课业甚至人生问题。有时候因为人多,教授会在等候室为等待的学生们准备上coke 和cookies,充分显示出人文关怀。记得有一次因为申报minor去一个艺术史教授的办公室,跟教授不仅聊课业和学习上的困惑,还聊人生聊中美关系,一转眼就过去2个小时。教授的亲和,让你几乎忘了在跟一个艺术史大师,一个写了无数著作,在实地发掘研究了20年的考古学家聊天,这种平等恰能激发一个人学习和研究的最大热情。
虽然在专业的选择上给了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美国大学固定的各种必修课(requirements)体现了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UVa的requirements可谓是包罗万象,科学、人文、写作、外语、宗教、非西方视角,为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提出了硬性的要求,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靠途径。虽然经常被美国大学生们戏谑为累赘,我相信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对这些科目存在着一种热情,并在逐步的熟悉和了解中,慢慢的会产生一种喜欢。我相信,评判任何一种教育成功的最终标准,在于学生对于所学产生了喜欢,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去进一步认识这个学科,并因此对所有学科抱有一种open的态度,从而愿意去尝试和了解不同的学科领域。美国的通识教育,正是为了达成这样的一个教育目标而锻造;接受美国大学教育的学生,可以自豪的说:“我喜爱我的专业,并愿意尝试不同的领域;我相信各个学科都有可以被所有人感知的美。”
美国《独立宣言》的主撰稿人杰佛逊创办的佛吉尼亚大学四处散发着“人生而平等”的气息